1980年玉泉山,双目失明的老将军黄克诚正在静养,突然来了两位不速之客。其中一位是他的老部下钟伟,本是久别重逢的温馨时刻,却因钟伟的一句话瞬间变得剑拔弩张。这位曾经跟随毛主席南征北战的钟伟,究竟说了什么让黄克诚如此愤怒,以至于举着拐杖怒斥”你老小子真是忘了本”?
湖南老乡的革命缘分
1925年的衡阳,秋风正凉。黄克诚当时还是省立第三师范学校的一个穷学生,家里穷得叮当响,连学费都交不起。就在这时候,毛主席来学校演讲了。
那天下午,毛主席站在台上,讲的全是大白话。“为什么穷人永远是穷人?为什么有钱人可以世世代代享福?”这些话像刀子一样扎进黄克诚心里。他想起自己的父母,面朝黄土背朝天干了一辈子,到头来还是吃不饱穿不暖。
毛主席的话让黄克诚看到了希望。革命,不再是那些书本上的大道理,而是实实在在可以改变命运的路子。
几个月后,黄克诚加入了共产党。组织上很快就看中了这个小伙子,把他送到国民党中央政治讲习班去学习。到了那里才发现,主要讲课的竟然就是毛主席。
在讲习班里,黄克诚算是彻底服了毛主席。别人讲课都是掉书袋,毛主席不一样,他总能把最难懂的道理讲得明明白白。课下聊天时,毛主席还特别关心黄克诚这个穷孩子,问他生活上有没有困难。
有一次,有学员问毛主席:“革命这么难,牺牲这么大,凭什么相信能成功?”毛主席想了想说:“因为我们代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,正义的事业虽然道路曲折,但前途光明。”这话让黄克诚终生难忘。
后来的事实证明,毛主席确实有远见。1930年攻打长沙的时候,军委坚持要硬攻,毛主席却建议撤退。当时敌军有10万人,工事修得像铁桶一样,硬攻肯定要吃大亏。毛主席说:“现在不是时候,应该去攻打吉安,连成根据地。”
果然,强攻长沙损失惨重,最后还是按毛主席的建议撤了。黄克诚当时就想,这个人真不简单,看问题比别人看得远。
长征路上更是如此。张国焘要南下,李特也跟着瞎起哄,非要红军大学的学员都南下。黄克诚急了:“南下没前途,必须跟中央北上。”毛主席倒是不慌不忙,说:“我们先走,你们跟上。”就这样,毛主席硬是把大部分人都劝过来了。
这些事儿让黄克诚对毛主席佩服得五体投地。一直到晚年,他还经常跟人说起这些往事。
玉泉山的突然来访
1980年那天下午,黄克诚刚吃完药,心情有点沉重。最近听说有些会议上,居然有人对毛主席思想指指点点,这让他很不舒服。
“首长,外面有两位老将军要见您。”工作人员进来汇报。
“快请进来,别让老同志等着。”黄克诚虽然眼睛看不见了,但精神头还不错。
两个人进来后,其中一位紧紧握住黄克诚的手:“老首长,当年是我对不起您…”黄克诚听出了声音,这是个曾经跟自己有过分歧的老同志。
“那都是过去的事了,现在提它干嘛?”黄克诚很大度。
这时另一个声音响起:“首长,好久不见…”
“是钟伟吧?”黄克诚一听就知道是谁,“我一听这声音就知道是你小子。”
钟伟有点局促:“首长,我早就想来看您,但是…”
“行了行了,有什么事直说,咱们老战友还客气什么。”黄克诚摆摆手。
钟伟有点不好意思:“老首长,我想请您帮个忙,给我安排个住处。”
黄克诚皱眉:“你不是有房子吗?西山那个别墅不是给你的?”
“首长,我想住回原来的地方,那里住了几十年了,有感情。人老了想叶落归根,在熟悉的地方养老。”钟伟解释道。
黄克诚脸色立马就变了:“钟伟啊钟伟,你参加革命这么多年,就是为了一套房子?为了养老?”
钟伟意识到说错话了,赶紧改口:“老首长,我想错了。那能不能帮我回部队?我还想为国家做点事。”
“现在回部队哪有那么容易,要给年轻人机会。”黄克诚摇头,“我们现在要做的是把毛主席思想传下去。”
钟伟嘟囔了一句:“现在连毛泽东思想都很少有人…”
话还没说完,黄克诚猛地站起来,拐杖重重敲在地上:“钟伟!你老小子真是忘本了!现在都敢直呼毛主席大名了!”
一句话引发的风暴
房间里的空气瞬间凝固了。钟伟愣住了,他从没见过黄克诚这么生气。
“你知道你刚才说了什么吗?”黄克诚声音都在颤抖,“毛主席!是毛主席!你跟着毛主席打了多少年仗,现在连最基本的尊重都忘了?”
钟伟这才意识到自己犯了大错。在那个年代,称呼可不是小事。毛主席不仅仅是个称呼,更代表着信仰,代表着对领袖的敬重。
“老首长,我…”钟伟想解释,但不知道说什么。
“你还记得朝鲜战场吗?”黄克诚没给他解释的机会,“那时候吃炒面穿单衣,没人抱怨。为什么?因为心里有信仰,知道为什么而战。毛主席给了我们方向和力量。”
黄克诚越说越激动:“现在日子好过了,有些人就开始忘本。觉得可以随便议论,不讲尊重。这怎么行?我们这些老家伙要是都不坚持原则,年轻人还会记得什么是革命传统?”
钟伟低着头,一句话都说不出来。他开始回想当年的日子,想起自己是怎么从一个农民娃子成长为将军的。毛主席的形象在那些峥嵘岁月里是多么高大,他的话是多么有力量。
“我知道你不是故意的,”黄克诚语气稍微缓和,“但有些事不能含糊。毛主席思想是我们党的宝贵财富,是指导前进的明灯。现在有人想否定,这让我担心。”
钟伟终于开口:“老首长,您说得对,是我糊涂了。跟了毛主席这么多年,怎么能在称呼上都不注意?我错了。”
“知错就好,但光知错还不够。”黄克诚点头,“毛主席不仅是领袖,更是导师。他教的不只是打仗,更是做人的道理。这些永远不会过时。”
座谈会上的怒吼
钟伟他们走后,黄克诚一个人坐在那里,心情久久不能平静。如果连钟伟都开始思想松动,其他人会怎么样?
“首长,该休息了。”工作人员进来收拾。
“睡不着,心里有事。”黄克诚摇头。
“是刚才的事?”
“不只是刚才,是整个形势。现在有人对毛主席思想产生疑虑,我这些亲历者要是不说话,还有谁说?”
黄克诚下了决心:“我要参加下次座谈会,有些话必须说出来。”
11月26日上午,北京天有点阴。当工作人员搀扶着黄克诚走进会场时,所有人都肃然起敬。这位双目失明的老将军,用坚定的步伐诠释着什么叫革命者的风骨。
会议开始后,黄克诚要求发言。主持人有点犹豫,但看到老将军坚定的神情,还是同意了。
黄克诚站起来,声音传遍整个会场:“同志们,我今天就是要为毛主席说几句话。”
会场瞬间安静下来,所有人都屏住呼吸。
“有人说毛主席思想过时了,说需要新理论指导。我想问问,什么叫过时?为人民服务过时了?实事求是过时了?群众路线过时了?”黄克诚声音越来越响,“这些思想永远不会过时,因为体现的是最美好的品质,是共产党人的初心。”
台下的人被深深震撼。很多人知道黄克诚的经历,但没想到这个年纪还能有如此激情。
“我跟毛主席几十年,亲眼见证了他的伟大。最困难时给了我们方向,最迷茫时给了我们希望。没有毛主席,就没有新中国,就没有今天的一切。这不是空话,是铁的事实。”
黄克诚没用华丽辞藻,就是用亲身经历在说话。这种真实的力量比什么都有说服力。
“现在有人想否定毛主席,推翻毛主席思想。我要问问这些人,良心哪去了?党性哪去了?”黄克诚声音颤抖,“毛主席是我们党的旗帜,是国家的旗帜。谁想把这面旗帜扔掉,我黄克诚第一个不答应!”
掌声雷动。很多人被老将军的真情感动,被他的坚定震撼。
两个多小时过去了,黄克诚还在讲。他讲述着与毛主席相识的过程,讲述着毛主席在关键时刻的正确决策。台下没人离席,即使想上厕所也是匆匆来回,生怕漏掉什么。
“毛主席思想不是一个人的,是集体智慧的结晶。它属于过去,更属于现在和未来。任何否定的企图都是错误的。”黄克诚越来越坚定,“我们这些老家伙活不了多少年了,但有责任把这面旗帜传给下一代。”
发言结束时,黄克诚声音哽咽:“同志们,我说这些不是为个人,是为党,为国家,为人民。毛主席的恩情永远不能忘,毛主席的思想永远要坚持。这是责任,也是使命。”
会场再次爆发掌声,经久不息。很多人眼含热泪。这次发言影响巨大,不仅在与会者中引起强烈反响,也在更大范围产生了积极作用。
1985年9月16日,中共十二届四中全会专门给黄克诚写信:“您具有坚强的无产阶级党性,不盲目跟从,坚持真理,一心为公。您的崇高品德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!”
1986年12月28日,这位伟大的革命家与世长辞,享年84岁。
黄克诚的怒斥,不仅是对钟伟的教育,更是对那个时代所有人的提醒。有些东西永远不能丢,有些人永远值得敬重。你觉得在今天这个时代,我们还需要这样的坚持吗?老一辈的革命精神还应该传承下去吗?
实盘炒股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